為什麼要參加比賽I
1.名與利
參加比賽往往會耗費許多的時間和精神,但還是有那麼多的人和團隊的參與,現實面來看就是名與利的取得,雖然很勢利,但金錢的取得卻是最直接的誘因,許多的比賽往往都有五位數以上的獎金,甚至六位以及七位數,這對於學生是非常的有吸引力,比起打工賺錢,參加比賽賺獎金的意義更為遠大。
名聲的增加是最有效的精神鼓勵,人都需要成就感來提升自己的自信,比賽取得名次後可以讓自己成為同儕之間羨慕的對象,以及學弟妹崇拜的標竿。
但別忘了,要怎麼收穫就得先那麼栽,參加比賽是件長期且煎熬的事,必須放棄許多的事來換取,努力的付出是必備條件,但不一定是取得名與利的充份條件。
2.為校增光
或許大家不會記得團隊成員有誰,但大家一定記得是哪一間學校系所取得勝利,對於學校知名度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更不說還有機會因為得獎而有機會上報紙和上電視,靠著前後屆學長姐、學弟妹的努力,我的母校中山企研已經獲得了許多比賽的冠軍頭銜,不僅是愛好比賽的一個系所,更是比賽常勝軍的代名詞,這份榮耀會形成一個傳統慢慢傳承下去,每一屆的學弟妹都將有所警惕,不能砸壞這塊得來不易的招牌。
3.豐富自己的經歷
出了社會大家比的就是履歷表內的經歷,找第一份工作時,比的就是在學時的經歷,這部份的內容不靠任何關係取得,純粹的就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擁有,同樣兩年碩班生涯,為什麼我的履歷表可以洋洋灑灑好多頁,為什麼我可以很驕傲的告訴大家我研究所做了什麼事。何況隨著比賽的風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資主管認同了比賽的模擬實務經驗,對於職場的工作是有正面的加分效果。
4.增加自己的經驗
參加比賽可以獲得許多學校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可以拓展各方面金錢買不到的珍貴經驗。
寫企劃書:不管是創業計劃書、行銷企劃案,都是課堂不會一一教你寫的課題,然而進入職場後,不管做什麼事幾乎都需要不斷地寫企劃和報告,學校的課程比較多是一件事或一個企業的個案報告,多半著重於分析和事後評論,然而比賽的訓練往往是要評估完後,做事前的預測和決策,這樣的訓練顯然是比較接近於實務。何況比賽的企劃書還要考驗整個美工和排版的能力,不然幾百份的案子放在那裡,你覺得評審是要看又臭又長的計劃書,還是要看別出心裁的計劃書呢?
做簡報、上台簡報:大學四年的課程的確做了不少PPT,也上台報告了許多次,但參加比賽後,才發現PPT崮中的妙理,好的簡報PPT必須掌握幾個關鍵,這在許多的演講都有提到了,但是比賽的PPT尤其是冠軍隊的PPT,更是精髓中的精髓,學習裡面的動畫技巧、排版美工對於成功的簡報會是加分不少。
平常在課堂的簡報和比賽時舞台上的簡報更是大不同,對於挑戰膽識、台風、口條、臨場應變能力都收穫不少。
Teamwork:參加比賽是團隊合作的的大考驗,從一開始的組隊到參與其中的討論、開會、分工合作、執行都是學習的好管道,我甚至愛上了那種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奮鬥的團結精神,參加比賽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與更多人一同努力。一個能力很好的人或許不見得就是企業要的人才,但一個受到團隊愛戴的人,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大家歡迎。
邏輯思考、系統分析:比賽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所有的計劃、決策、執行細節都不能夠一意孤行、更不能信手捻來,這必須建立在眾人的資料搜尋、評估、集體討論而來,首重的就是創意是否符合邏輯脈絡、主軸是否有系統性的貫穿前後。
創意啟發:年輕人的優勢應該就是那股熱情,或許尚未接觸過社會而有點不切實際,然而企業和社會要我們的就這塊無限的創意飛翔,因為比實務、比可行性,我們一定沒有現成企業員工來的有優勢,因此,參加比賽某方面而言,就是把夢想中的創意和創新,透過邏輯思考和系統分析呈現出來,必須知道,若無法在學校生活中努力的創意奔放出來,那麼出社會後,將會受到更多的侷限而難有所發揮。
時間管理、整合資源:參加比賽是一個冗長且煎熬的過程,不能因為參加比賽而將學校的課業和人際關係就此荒廢,必須要能夠兼顧且表現良好,同樣的24小時,參加比賽的人就是應該展現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將可以掌握的資源發揮到極致,將時間做最有效的運用。
情緒管理、抗壓性:比賽和人生一樣,有起有落、有歡笑、有爭吵、有溫馨、有苦衷,在低潮有壓力的時候,必須懂得激勵彼此,克服挫折,在高潮的時候,必須懂得回歸踏實,情緒是一時的,精神和感情是永恆的,壓力挫折無所不在,不輕言放棄、不輕易解散。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