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機會的評估
機會對於創業的重要性 機會對於整個創業成功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一個角色。充滿熱情、理想、專業才能、創業家精神的人或許會因為沒有創業資源而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憾,然而若沒有好的創業機會可供發揮,資源只是在等待被揮霍完的一天而已,那麼創業家也只能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市場上有眾多優秀的經營管理者、資本市場中更是有用不完的資源、大家都在等待機會的降臨,不過機會就真的會從天而降的臨幸某些人而已嗎?好的機會有這麼容易取得嗎?
機會是需要被尋找、被開發的。每年有超過九成的創業計劃書不被創投業者所看好,其成功的機率更有如鳳毛麟角一般,而近幾年來,創投業者更是大嘆沒有好的機會供其投資,難道市場上的機會都被現有的大公司壟斷了嗎?隨著創業環境的健全以及眾多優秀人員的投入,真的都把機會給開發殆盡了嗎?
##ReadMore##
機會存在每個人的生活周遭 機會之所以受人所重視就在於其難以尋獲,不過這並不代表機會就是這麼的遙遠,相反的,機會充斥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周遭,我們每天所接觸的事物都可能是機會的缺口和開端,只不過我們沒有去仔細觀察、認真探究罷了,若是閉上眼來靜靜的思考一個早上,每個人都可以想出許多的創業點子,甚至隨時的靈機一動就是一個創業構想,因此創業就某個角度來看,這是最公平的商業環境,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想的到、接觸的到這些創業點子。隨著技術的進步、社會價值觀的變遷、法律的修改、環境的改變等等外在動態環境的變化下,都讓機會源源不絕的從變化中誕生,都讓機會層出不窮的出現在每個事件中,我們唯一可以預知的就是機會之窗永遠的開啟中。
然而問題點在於如何確認這些點子是機會、如何將點子變成機會、如何地辨識好機會與壞機會。
什麼是機會 創業機會和創意、點子、想法是不相同的,我們不應該模糊這中間的定義,而讓創業的風險因此而增加,不過這中間是存在一定的延續概念,所有的成功創業案例都擁有好的創業機會,而機會也是來自於這些創意、點子和想法的不斷形塑和演進。
機會到底長的是怎麼樣,我要怎麼確定我現在擁有的是機會還是單純的點子而已呢?機會有以下幾個特徵可以幫大家檢視。
吸引力:機會背後所代表的市場意義必須夠有潛力、夠大到讓人垂涎三尺,並且能夠帶來利益,沒有利基的機會是無法吸引人的,更不能將其建立為一個事業。
健全及可實行性:機會不應該只是天馬行空的想像,無法執行的機會是無濟於事,真正的機會是必須經過不斷的形塑以及構思,是確實可以執行而能夠落實於商業環境中。
時效性:雖然機會之門不斷地開啟,但這並不代表著某個機會將會永遠地的存在,所謂機不可失就是這個意思,有時候是太早而商機未成熟;有時候卻又是太晚而失了先機。創業機會通常是隨著某個事件或者環境的變遷而被創造,時勢創造了一個機會讓英雄可以發揮,英雄就必須把握著這個機會而創造出時勢,若機會可以一直等待著英雄,那麼英雄的意義就不是那麼大,這樣的機會也將不可貴。
伴隨著產品或服務的產生:機會不能無中生有,不能靠著想像或者空談即能有效益,其必須奠基在某些的資源上,必須能有相關的產品或者服務產生,藉由這些產品和服務來賺取利益。
必須帶給消費者或使用者價值感:事業存在的意義就是能夠帶給社會進步的力量,人民便利的價值,生活品質變的更美好,機會一定必須建立在經濟利益上,而經濟利益必當是滿足了消費者和使用者的需求,進而創造出他們的價值,才能夠願意付出相對應的價格。
創意點子=>機會=>新事業靈機一現的創意 可以從腦力激盪或者平時的觀察或思考中得到,也因為其俱有天馬行空的特色,也不用害怕執行的細節,所以可以從中衍生出相當多的想法,並加入更多的創意,豐富其想像性,然而這只是很粗淺的創意,並沒有特別思考到可行性、未來性甚至是獲利性。
眾人討論過的創意 當擁有夠多創意點子時,就必須開始收斂聚焦,思考哪一個點子比較完整有未來性,此時需要有客觀的意見及角度,必須多方詢問眾人的看法,選擇出一個大家皆認同的點子。
符合原則的機會 經過眾人認可的點子必須再經過市場以及資源的篩選,必須轉換為實際可操作的創業機會,必須能符合機會的幾個特性,包括像是俱有吸引力、完整性、能創造價值等等。
開始執行的育成事業 一旦機會被認為是可行且有未來性時,創業家將開始踏出孕育的第一步,像是創業計劃書的撰寫、經營團隊的找尋、資源的籌措等等。
有相關配套資源的事業 若皆能找到創業所需的資源,新事業即可開始正式營業,步入商業世界中,成為一棵未來的明日之星,一棵逐漸茁壯的小樹苗。
有潛力的機會如何辨別有幾個面向是用來判別高潛力的好機會以及低潛力的壞機會
機會是不斷地形塑過程 幾乎每個成功的創業案例結果都和當初設想的不一樣,當創業家實際執行計劃時,面臨到的是一個動態環境,會不斷地變動,不斷地衝擊原有的想法,更何況當初只是紙上談兵。能夠依循著變化,適時的做改變、調整策略並保有彈性,才是能夠生存下來的關鍵因素。
創業是一個創業家圓夢、圓理想的過程,更是一個不斷畫圓的過程,剛開始的點子只是一個粗糙的平面想法,透過不斷地建構才能有立體的機會產生,然而機會表面上仍然有許多崎嶇不平的阻礙,每克服一個問題點都是在不斷地畫圓,過於突出的表面會帶來經營的危機,必須將其磨的完美光滑,過於凹陷的表現會為競爭者帶來攻擊的機會,也必須將其填補到無懈可擊,因此不僅一開始的構思很重要,更要緊的是日後不斷調整的過程。
機會從何而來 機會是如此的重要,那該從何而來呢?整體來看可以粗分成四種方式來找到機會:
一、針對現有的產品與服務,重新設計改良;(尋求差異化、重新區隔市場、解構市場、發展新能力)
二、追隨新趨勢潮流,如:電子商務與網際網路;
三、機緣湊巧;
四、透過有系統的研究,發現創業機會。
而有系統的研究來發現創業機會,細分來看又可以分成七種方式:
一、經由分析特殊事件,來發掘創業機會。
二、經由分析矛盾現象,來發掘創業機會。
三、經由分析作業程序,來發掘創業機會。
四、經由分析產業與市場結構變遷的趨勢,來發掘創業機會。
五、經由分析人口統計資料的變化趨勢,來發掘創業機會。
六、經由價值觀與認知的變化,來發掘創業機會。
七、經由新知識的產生,來發掘創業機會。
創業者初步的五十大問題 台灣是個創業家精神很盛行的一個社會,許多人的夢想就是自己當老闆,創業對於一個社會帶來的正面意義也非常的大,然而創業不應該只是一時的熱情和理想,必須審慎的評估,底下有五十個基本的問題可以協助創業家在初期為機會做個檢視,瞭解自己的事業外貌為何,使其在創業的初期不會徬徨感。
第一、 存在於什麼樣的產業
醫療或者保健產業、休閒或者娛樂產業?製造或者設計產業
第二、 產業特性為何
屬於勞力、資本、知識密集度高或低的哪一塊,完全競爭、寡占或者獨占
第三、 市場有多大
每年市場可以創造出多少的產值
第四、 市場的未來性
是一個新興市場、成熟市場或者衰退市場
第五、 市場佔用率有多高
評估未來最多可以提供市場多少的需求
第六、 未來的目標
想把事業帶到哪個方向
第七、 產業價值鍊中扮演的位置
位於上中下游的哪個位置
第八、 是否能立即滿足市場的需求缺口
市場的問題點及需求在哪,我能提供立即的解決方案嗎
第九、 目標市場在哪、容易接近嗎
誰有可能立即會買,市場是否能夠容易接近或者有排他性
第十、 消費者習慣
重購率是否夠高,喜歡在何時何地購買
第十一、 市場定位
鎖定於哪一類的消費族群
第十二、 消費者特性
忠誠度、是否容易轉換
第十三、 消費者為什麼要買我們的產品
解決了消費者什麼樣的需求
第十四、 消費者何時會買
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或者特定時間下他們會購買
第十五、 消費者的購買方式
他們傾向於網路購買或者實體通路購買,喜歡用現金還是刷卡
第十六、 產品自製或是外包
決定自己製作包裝,還是委外處理
第十七、 選擇什麼樣的上游提供原物料
確保原物料來源的穩定性、價格和品質
第十八、 選擇什麼樣的通路管道接觸顧客
經銷商、業務員或者虛擬通路
第十九、 產品功能性
是否齊全、受用有差異化
第二十、 服務完整性
背後的服務流程是否完整而能提高滿意度
第二十一、 價格競爭力
提供的價格消費者能否接受,能否與競爭者競爭
第二十二、 成本議價力
原物料來源的取得成本能否盡量降低
第二十三、 通路控制力
是否受限於通路商的力量
第二十四、 有策略聯盟和合作對象的可能性
通路的合作、產品的搭配、促銷的組合等等,是否有共同合作的對象
第二十五、 現有事業的競爭者分析
現有競爭者或者相似競爭者的優劣勢
第二十六、 未來潛在競爭者的分析
未來可能進入市場競爭者的優劣勢
第二十七、 替代品的分析
產品服務是否可能被取代,其優劣勢為何
第二十八、 互補品的分析
如何的搭配可以提高彼此的銷售
第二十九、 競爭優勢及相對弱勢
相對於競爭者,自身的優勢在哪及弱勢在哪
第三十、 進入障礙
能否有對應策略、保護機制等競爭優勢防止競爭者進入
第三十一、 專屬保護性
是否有相關法規或者專利的保護傘
第三十二、 核心競爭力
是否難以模仿
第三十三、 營運模式
更創新更有利基的營運模式
第三十四、 轉換成本
消費者是否容易輕易轉換跑道
第三十五、 毛利率
每賣出一個產品或服務得到的利潤
第三十六、 成本結構
固定及變動成本所佔的比例,相關的成本費用支出
第三十七、 資本需求
多少及如何而來
第三十八、 現金流量
穩定或者隨季節或景氣變動,又或者不能立即取款
第三十九、 損益兩平
現金流量或者財務收益的損益平衡點在何時
第四十、 研發需求
需要每年不斷地投入研究發展才能保有競爭力嗎
第四十一、 報酬率
股東權益、內部投資或者資本報酬率有多高
第四十二、 穩定的客源
有固定的客戶基礎嗎
第四十三、 第一筆交易的客戶在哪
第一筆的現金流量在哪
第四十四、 成長率
預估每年營收及獲利的成長狀況
第四十五、 創業團隊
能力資歷和互補性
第四十六、 人格特質
創業家或者團隊的人格特質是否正直
第四十七、 網絡資源
對於創業有幫助的網絡資源可以取得多少
第四十八、 退出機制
能否針對不同情境下的未來,規劃出不同的退場機制
第四十九、 內部風險評估
員工離職或不道德風險、產品品質或良率風險、銷售不佳風險
第五十、 外部風險評估
政府法律風險、環境風險、社會風險
此文,由劉常勇教授指導完成,相關研讀資料皆由老師指派提供,再經由作者本人吸收整理完成寫出。
主要參考資料:Jeffry A. Timmons and Stephen Sppinelli, New Venture Creation,
6th edition, McGraw Hill, 2003...
Read more.